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道教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中國的傳統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成仙、
救濟世人。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現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響性。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
經》等為主要經典。
 
道教最早可追朔於原始時期的崇拜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人神溝通的占卜等多種方術,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殷
周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

道教的稱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儒
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
詞,將堯、舜等先王之「道」和孔子的言「教」稱為「道教」。

教理和教義

道教天師道從創宗之初,漢代張道陵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而「德」
則是「道」的體現。三清尊神則是「道」最初的人格化顯現,也代表了宇宙創生的三個重要過程(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諸神,這些稱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
所演化,先天既與道體合一,而道法無遠弗屆充斥無邊宇宙,故道教徒祝頌語常曰「無量天尊」,人類通過某
些方式可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這些人稱為後天神仙,最高修為者也可以達到天尊。

在修身方面,道教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講究「虛心實腹」、「歸根
復命」,「深根固柢」、「長生久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
辯,以游無窮。」等等。
道教的宗教活動十分龐雜,主要分兩大類,道士的自身修行(稱為道術)和道教儀式,內容包括道教經法、
懺法、齋、醮、符咒、禁咒、隱遁、乘蹻、驅邪、伏魔、降妖、消災、祈禳、房中術、神仙術、辟穀、風水堪
輿、占卜等。而道士的自身修行成為道術,包括內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內容。此外,道教還有許多道術。
例如內觀、守靜、存思、辟穀等多種。

主要典籍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為重要的兩部經典。另外,有部分學者認為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
經創製了道藏,收集歷代道家著作,不僅包括哲學和道家理論,而且包括煉丹、養生、治病、氣功等方面
的著作。記載道教符錄、齋醮、科儀、修煉方法的經典主要有《正統道藏》、《道藏輯要》、《萬曆續道藏》
等,這些典籍有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等產生影響。現僅存明代《正統道藏》流傳,其它版本
已失傳,現存歷代道教經典多收錄於此。道教的經書數量非常龐大,各派的主要經典也各不相同。
道教節慶

三元節是道教的大慶日子。三元節,就是「三官大帝」的誕辰,並以天官生日為上元節,為天官賜福之日,要
舉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為中元節,為地官赦罪之日,要普渡孤魂;水官生日為下元節,為水官解厄之日,請
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難。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
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道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許多宗教都認為人的壽命是不能改變的,然而道教不這樣認為,有一句話「我命在我不在天」,另外,道教作
為一個多神教,相信萬物有靈,甚至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有神靈。亞伯拉罕諸教教義認為人生充滿了不幸或者罪
孽,認為死後靈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卻認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
教追求的是「長生久視」、長生不死。也因此有許多養生的方法,例如氣功等在道教得到了發揚。

道教對人生大體上總是保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