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節日---盂蘭節

盂蘭節的起源
相傳“盂蘭節”出自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的母親生平做了很多壞事,罪孽深重。目連來到地獄,見母親化為餓鬼,便以盛飯餵食其母,但食未入口已化為炭火﹔佛祖告訴目連,必須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鬼靈,超度東餓鬼,其母才能得到濟度。於是目連依照佛祖之意行事,最後與其母同成正果,成為地藏王之護法。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而佛陀教民眾在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會”,以所得福報來解亡世父母在陰間倒懸之苦,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節的習俗
燒街衣
 「燒衣」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夜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飯菜、燒酒及茶水等,在路邊拜祭一番。預備好豐富的菜餚後,便進行祭鬼的儀式。人們在每盤菜上插一柱香,然後開始焚香拜祭及燒衣,還有些人會撒錢。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神功戲  在較大型的盂蘭勝會中,通常都有戲班演出大戲,作用是給先人的靈魂在接受功德之餘,又得到娛樂。另一方面是給到來的街坊娛樂一番。而劇種通常是廣府或潮州戲。

平安米  每年盂蘭節期間,一些街坊組織都會派米,其原意是為先人消災解難,那些一袋袋的米,稱之為「平安米」,任何人都可以排隊領取。派米之舉可能本用來救濟貧民和乞丐。現在的對象則以老人家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